看东方新闻网,打造新闻资讯第一网!

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

看东方新闻网

移动:我会默默扣钱,直到被所有人发现
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admin 人气: 发布时间:2021-04-13
摘要:移动:我会默默扣钱,直到被所有人发现,北京青年报,漫游,资费,客服

  4月12日一大早,《北京青年报》的一则报道,将移动推向风口浪尖。

  报道称,长途漫游费早在2017年就已经取消,但很多移动用户发现,自己至今还在缴纳“亲情省”“国内漫游计划”等相关费用。

  其中,一名被采访的用户,已被收费长达43个月,且相关短信收费账单并未显示此项明细。

  报道一出,立即引发网友疯狂吐槽。那些平日里受的气,仿佛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。

  

移动:我会默默扣钱,直到被所有人发现


  

移动:我会默默扣钱,直到被所有人发现


  

移动:我会默默扣钱,直到被所有人发现


  对于这些如同穿越般的扣费,记者致电中国移动客服,对方却解释称, 如果不是用户主动取消业务,即使业务已经“不存在”,还是会照扣费用。

  听听,业务不存在,但是费用照扣不误,这就是他们的规则。

  我负责规定,你负责消费,没有更好的办法。

  对此,12日下午,北京移动给出了一个回应。回应是怎么说的呢?很巧妙:

  

移动:我会默默扣钱,直到被所有人发现


  从这段回应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拎出来一些信息:

  所谓的“漫游优惠计划”,是什么时候推出的呢?

  在取消长途漫游业务前就推出了。当时推出它,就是为了解决一些用户对长途漫游太贵的反馈。

  这也就说是,所谓“漫游优惠”,顾名思义,就是给“漫游”打的一个补丁。如果裤子不存在了,要补丁干啥?

  注意这段回应里的这句话,“如果取消该业务,客户语音资费可能上升。”

  但是它并不会告诉你,也有一种可能,你打的语音电话不多(现在都打微信视频了,谁可着劲儿聊长途语音电话啊),但还要为这个业务长期付费,最后算下来,取消该业务,可能更划算。

  再看这一句,“从客户利益最大化出发”……看到没,原来是为了用户好?是为了用户利益最大化做的考量?

  事实上,人家《北京青年报》的报道,本就说的是“国内漫游计划”业务。问题只是,在“漫游”已经成为历史的情况下,还保留着与“漫游”相关的业务,这是否合适?

  另外,在《北京青年报》的采访中,移动还有一个问题是没有回应的: 客服人员透露,这一不主动取消就一直收费的“停办业务”,不仅一项。

  报道提到,在一些贴吧中,有网友称一些在小学里才能用的校园局域网业务,在孩子已经上了初二后才发现仍在继续收费。

  报道中的这句话,深深震撼了我:

  一些业务不论是用户是否在知情的情况下开通,还是业务已经被取消、资费发生变动,只要用户没有主动要求取消,就会一直默认收取费用。

  这是一种什么神操作呢?就是哪怕业务不存在了,但是我会默默扣钱,直到被所有人发现。

  注意,是所有人,是像被《北京青年报》这样报道出来,官媒一唱天下知。形成压力了,再糊弄不下去了,才被迫去改变。

  类似的问题,其实很多用户早就反映过了。

  比如在微博检索,就冷不丁发现,早在2019年,就有网友发现了“亲情号”的类似问题,并@了中国移动。

  

移动:我会默默扣钱,直到被所有人发现


  而从《北京青年报》的采访来看,也一直有用户在不断反映这一问题。但是呢?移动一动不动。

  在检索相关信息时,我还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

  

移动:我会默默扣钱,直到被所有人发现


  这大概是移动集团内部办的一个宣传活动,总部的大号发微博后,其他地方的官方帐号纷纷转发,并清一色地留言#全心全意,为您服务#。

  这样整齐划一的留言,被一些网友的反馈和吐槽偶尔插楼。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留言、分别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留言,却相安无事,仿佛彼此都没有看见对方。

  这简直尴尬极了,又现实极了。

  用户和服务商好像活在两个平行世界里。一边是运营商大动干戈地宣传自己如何为用户贴心服务;另一边是用户言语犀利的吐槽和批评。

  但是,它们就是不互动,就是不产生反应,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呢?

  比垄断更可怕的,是一动不动。任凭你怎么不满,任凭你怎么吐槽和批评,我就是听不见、看不见。

  热闹是我们的,移动什么也没有。

  继续阅读:

  金德强,我还有60个问题要问你

  卡车司机之死,三个锥心细节

  杀了孙小果,莫忘后来人

  一举报就灵,是不是病了

  吐槽大会36条整改建议

  观人随笔

  读书写字 文史哲思

责任编辑:看东方新闻网

看东方新闻网独家出品

为您甄选最优精品微信内容,时时更新!

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5008355号 邮箱:看东方新闻网
客服QQ:看东方新闻网